實現家門口就業主要通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勞動力和崗位匹配度、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等方式,鑒于陳坊的人口機構和發展方向,我認為,關鍵是要在增加就業機會上下功夫。
一是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實現“穩定式”就業。陳坊集鎮現有的3家服裝廠每年可穩定就業近百人,在老街也隨處可見從事來料加工的中老年人,卻無來料規范存放區域,存在安全隱患。從長遠來看,可以盤活閑置資產,如將閑置的荊林小學校舍、荊林糧站改造成安全化廠房,鼓勵服裝廠擴大生產規模。新建萬年村村委會,規劃區域出租作為來料加工廠倉庫和廠房,幫助辦理工商注冊,實現安全穩定銷售。
二是整合就業崗位,實現“候鳥式”就業。就目前來看,我鄉用工主要分布在人居環境整治、土地整改、粽葉采摘、茶葉采摘等臨時就業崗位上,這一類崗位往往靈活性強,深受零散勞動力的喜愛,但在陳坊往往受勞動者居住地區的限制,很少有跨村就業。鑒于此,可由各村(居)每月統計轄區用工需求,通過“5 2就業之家”和村民群內發布宣傳,同時在陳坊村委會廣場設立用工專欄,及時更新崗位情況,幫助勞動者在不同季節或根據工作需求,?在不同的村(居)之間移動,實現充分就業。?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增加轄區市場主體。目前我鄉已明確了粽葉和文旅這兩個發展方向,一方面要拓寬粽葉銷售渠道,線下與五芳齋、北京稻香村、真真全全等多家品牌廠家尋求合作,線上通過直播間對外銷售。在打開銷路的前提下,擴大種植規模,將粽葉種植發展成為陳坊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另一方面,要積極發展老街經濟,引進旅游公司經營管理陳坊老街景區,對景區實行規范化管理,引導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培育新興創意產品,提升文化產業魅力。
只有增加就業機會,才能將流動人力資源牢牢地吸附在當地,帶動農村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促進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穩步增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