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視聽”不再困難,讓“障礙”遇見“大愛”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號召,基于團隊寒假期間實地走訪調查經歷,深入剖析視聽障礙兒童教育、康復與職業規劃等問題,2024年8月5日至8月10日,山東中醫藥大學無障“愛”之行志愿服務隊六名隊員先后前往濟寧如常信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殘疾人培訓就業基地、濟寧市“小不點”兒童康復中心、濟南御山首府東社區等地進行調研,開展為期6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采用“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模式,團隊推行“1 1 1>3”視聽障礙特殊兒童多元發展體系,通過參觀基地、觀摩學習、康復輔助訓練、采訪康復中心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等方式進行深入探訪活動,并采用進社區走訪、線上舉辦視聽保健與康復宣講會等多種形式靈活進行,以實現在教育、康復和職業培訓等多個維度助力特殊兒童的全面發展。
走訪調研,助推特殊群體就業發展
為致力于在“教育-康復-職業規劃”方面填補濟寧市嘉祥縣與泗水縣現有特殊群體服務空白,助力視聽障礙特殊兒童最大限度的發展,8月6日,山東中醫藥大學無障“愛”之行志愿服務隊前往濟寧如常信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進行“讓愛來,讓礙走”愛心服務走訪調研活動,在如常濟寧殘疾人培訓就業基地項目主管和殘疾員工的引導下進行基地參觀。基于前期進行的視聽康復等專業培訓,團隊明晰調研規劃,深入走進殘疾員工手工作坊、移動服務等助殘項目,了解“廠外廠”殘疾人高層次就業機會等內容。同時,團隊成員以社會實踐調研為橋梁,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和特點,與濟寧如常信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開展長期假期實踐合作,推動殘疾人的高質量就業發展。
康復協助,以愛心助育未來
8月7日至8日,團隊前往濟寧市“小不點”兒童康復中心,結合所學醫學康復專業知識協助視聽障礙特殊兒童進行中醫特色康復訓練,開展康復臨摹繪畫、中醫芝麻丸制作等項目活動。團隊成員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分組進入不同的康復訓練室輔助進行不同項目的康復訓練,提高視聽障礙特殊兒童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成員跟隨指導老師認真學習并為特殊兒童實施多種康復手段,結合現階段所學,協同指導老師一起教授特殊兒童家長基本視聽康復手法,以鼓勵并推動居家日常家庭自主康復訓練實施。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與濟寧市“小不點”康復中心負責人進行座談會,同中心工作人員就視聽障礙特殊兒童康復訓練過程中的情況進行深入溝通交流與問題反饋。會上,團隊成員分享中醫康復學習心得,助力中醫特色康復與特殊兒童日常訓練融合創新。同時,團隊聯合西安明德理工學院開展志愿經歷分享,并為未來視聽障礙特殊兒童康復事業持續性發展做出規劃。
走進社區,幫助身邊的“特殊”
8月9日,無障“愛”之行志愿服務隊前往濟南御山首府東社區進行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在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幫助下進行視聽障礙特殊群體友好型社區建設活動,于社區廣場開展泥塑制作、動手繪畫、視聽康復輔助游戲等互動項目。同時,通過與社區特殊群體家庭進行訪談、調查意見征詢等方式了解他們實際面臨的困難,團隊針對問題策劃開展視聽保健知識講座及職業康復講座,以實際行動解決現實難題,通過社區途徑拓寬視聽障礙特殊群體幫扶宣傳路徑,提升日常生活質量。
線上融合,推動創新持續發展
8月10日,團隊成員適應視聽障礙特殊兒童家庭特點及其在社會融合、身心適應等方面的發展需求,加強家長、學校、社會教育三位一體建設,先后向濟南市20戶視聽障礙特殊兒童家庭開展線上視聽保健與康復宣講活動,借助線上網絡會議的形式,開展中醫特色康復授課教育活動。授課內容包括日常愛耳、眼部保健、突發情況治療等,滿足不同年齡段視聽障礙特殊兒童群體的需要,以實現持續性、可發展性視聽障礙群體幫扶工作的開展。
志愿服務隊歷時6天,先后走進濟寧如常殘疾人培訓就業基地、濟寧市“小不點”兒童康復中心,走訪多個濟南市典型社區,同時團隊融合發揮線上網絡優勢,通過前期線下實地服務與后期線上媒體宣講授課相結合等多種方式進行社會實踐服務。團隊對接全國無障礙建設達標縣嘉祥縣的發展需求,聚焦于信息無障礙領域,關注視聽障礙特殊兒童,首創“1 1 1>3”視聽障礙特殊兒童多元發展體系,力求在教育、康復和職業培訓等多個維度上實現特殊兒童的全面發展。團隊將繼續延續中醫康復應用及理念創新發展,讓“視聽”不再困難,讓“障礙”遇見“大愛”,為推動中國特殊障礙群體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山東中醫藥大學 無障“愛”之行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