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已于8月26日發布。意見提出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持教師積極管教。這體現了對教師在教育方式上的支持,可以讓“想干事、能干事”的教師不再“束手束腳”,讓想孩子在學校“長教訓、受教育”的家長“得償所愿”。
“現在教師能把書教好就不錯了,育人真的談不上。管吧,凈惹麻煩,不管吧,又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边@曾是許多教師的共同心聲。現實中,家長既要教師教出好成績,但又不能進行懲戒,想要孩子成長,又怕孩子吃苦。當教師批評學生,學生輕則頂撞,重則跳樓。話說重一點,家長都會找到學校、教育局,要求教師賠禮道歉。導致教師懲戒權喪失,學生敬畏之心不存,讓教師一度陷入迷茫。也有些家長真心希望孩子在學校能得到有效教育,主動讓教師懲戒,盡管在得到家長理解支持下,很多教師仍“心有余悸”,不敢有所行動,讓家長十分不解。
《禮記·文王世子》中提到“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可見對學生懲戒自古有之。意見提出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持教師積極管教,意味著對教育規律的尊重。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學生品德、行為的塑造。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不當行為,這時教師需要有一定的手段來糾正這些行為,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譬如,修剪樹木是為了讓樹木更好的生長,而適當懲戒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成長,進而知對錯、明事理。
堤潰蟻孔、氣泄針芒,最后鑄成的大錯都是從起初的小節失守開始的,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小節不守、必失大德。一些事情看似是小,實質是大,如果不及時修補防范,必將愈演愈烈、積重難返,“小管涌”淪為“大塌方”。很多家長教育上對孩子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導致學生被溺愛,從而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不聽管不怕管,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自然在學校教師也不敢管不會管,最終結果只會讓一些家長“悔不當初”。
懲戒權的賦予,是對教師的信任,教師雖有了懲戒權,但并不意味著可以濫用權力,要做到在教育學生的基礎上,遵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牢記懲戒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學生,而不是傷害學生。讓學生更好的成長,落實教育懲戒權,不僅僅是依靠教師的力量,關鍵靠家長支持配合,以及需要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共同理解和支持,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的“花朵”都可以茁壯成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