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貫徹落實措施;研究部署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審議《關于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會議強調,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健全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挖掘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當前我國正大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推進農民共同富裕,發展農村經濟也是挖掘就業增長點的重要舉措,可以帶動村民就業,助力經濟發展。
農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農村發展好了可以充當就業的“蓄水池”,讓外出就業的人“進退有據”。推進農村發展,深化農村改革,可以充分激活農村的發展潛能,把資源優勢轉為發展機遇,讓在外就業困難的部分農民回鄉尋找就業機會以及創業,創造就業增長點。據統計,2012—2022年,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累計達1220萬人,為農村增加了許多就業機會,極大的緩解了城市就業壓力。如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正持續吸引更多人才返鄉入鄉創業就業。這些回鄉創業的人才對鄉村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出資出力,有的還加入村干部隊伍,做好統籌謀劃,極大的助力了鄉村經濟發展。
農村勞動力是實現高質量就業目標的重點關注對象之一,做好農村勞動力就業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推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多種家庭經營項目”。持續推進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充分就業是助力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的有力抓手,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當前很多地方通過發展村集體經濟,以及吸引鄉賢回鄉創業,增加了就業機會,帶動了村民增收。 譬如,利川縣長坪村在村黨支部書記馬進的帶領下,大力發展油菜、水稻種植及中蜂養殖等特色產業,帶動了全村300余人就業,每年為村民支付務工工資及土地流轉費超過50萬元,2023年村集體經營公司純收入更是突破20萬元大關。恩施市白果鄉,通過易遷產業園和農文旅融合賦能,創新多元模式,不斷強化村集體“造血”功能,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隨著產業園不斷發展,400多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同時,村級集體經營公司按“一事一議”方式組織園區相關施工建設,也帶動了600余名村民長期務工增收。鄉村發展有著巨大潛力,是推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的重要舉措,是高質量就業的增長點。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發展農村就業也是對二十大報告精神的貫徹落實。農村就業不只關乎經濟發展,也關乎民生和社會穩定。鄉鎮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鄉鎮干部應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因地制宜推動鄉村發展,圍繞“一村一品”,發展村集體經濟,幫助村里建言獻策,提供發展思路。發揮知識優勢,加強工作指導,提出“金點子”,真正的干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結合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和美鄉村建設等工作,推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充分發動鄉賢能人回鄉創業,增加就業機會,讓村民門口就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