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近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中,廣大黨員干部要以“人民至上”為“織機”, 以“需”為先導、以“民”為核心、以“實”為根本,做好“三為”,匯聚改革“千針萬線”,織就一條通往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麗綢帶,繡制中國式現代化一個圓滿而華麗的畫卷。
以“需”為先導,聚焦群眾需求,讓情為民所系更有“溫度”。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改革千頭萬緒,以人民需求為“指南針”,改革的科學性才有支撐,落實的有效性才有保障。新時代以來,就好業、看好病、讀好書都是人民群眾的“心坎事”。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各項舉措正是對其做出的有效回應。廣大黨員干部始終要將人民需求呼聲作為“施工圖”,常走常訪,關注群眾關切,深入田間地頭,精準對接需求,真正做到俯下身子“接地氣”,把“需求賬單”變成民生“成果清單”。
以“民”為核心,聚焦群眾智慧,讓權為民所用更有“廣度”。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依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善于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改革措施帶領人民前進,善于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回首來時路,是人民的力量匯聚成海,推動了改革的每一次進步與飛躍。改革不是少數人的游戲,而是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廣大黨員干部要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改革過程中,發揮群眾首創精神,匯聚民智民力,調動群眾的“微力量”,讓“土方子”變成“金點子”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注入“新活力”。
以“實”為根本,聚焦群眾感受,讓利為民所謀更有“深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是檢驗改革實效的“試金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無論百姓的“所需”還是改革的“所應”,只有“見底”才會見效,群眾也會從一件件具體而實在的事情中來觀察、了解和認識我們的改革成效。作為廣大黨員干部要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站在群眾的立場,了解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真正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