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大自然的盛宴,田野以其獨有的風貌迎接每一位來訪者。7月12日開始,廣州新華學院助力鄉春社會實踐隊(以下簡稱“實踐隊”)前往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西河鎮,對當地農產業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實踐隊隊員深入悅匠農場、林木花卉產業園、年年順家庭農場、喜悅桃李園等地。
以農業為筆,擘畫鄉村振興新畫卷
悅匠農場依托沃土與陽光,培育出鮮美果品,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實踐隊隊員在訪談中了解到,其創新運用“村集體合作社 農業 企業”的合作模式,形成產業鏈閉環,實現了增收,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奏響生態與經濟雙重奏,促進產業園可持續發展
武江林木花卉產業園(以下簡稱“園區”)是一個集花卉、盆景展示、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實踐隊深入與園區負責人交流,探尋產業園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巧妙地將綠色生態與產業發展融為一體。實踐隊努力將產業園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形態,提升當地的形象和文化品位。
探索家庭農場銷售模式,打造“水果村”稱號
實踐隊深入走訪什石園村典型代表——年年順家庭農場,該農場種植無花果、黃皮、柚子和板栗等多種水果,極具地方特色。經采訪農場負責人侯俊杰、深入種植基地,實踐隊了解到什石園村是為“水果村”的奧秘以及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年年順家庭農場通過批發與深加工相結合,有效拓寬了市場渠道,確保了水果的快速流通與價值最大化,避免了滯銷的可能風險。
桃香肆意促增收,喜悅桃李園“增綠能”
喜悅桃李園,種植面積約80畝土地,其中40畝種植鷹嘴桃,40畝種植黃金奈李。實踐隊在與果園負責人深入交流時了解到,果園存在無法借助新媒體的力量拓寬產業園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問題。為解決該問題,隊員們踏入電商領域,化身為“主播”,協助果園開通抖音小黃車,為桃李園注入新活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康養產業新潮流
南嶺詩意文化康養園作為武江區首個國家 3A 級旅游景區,秉持交旅與康養相融合的經營理念,著力營造原生態的休閑氧吧度假勝地,是一個集文化、研學、康養、度假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生態景區。園區負責人熱情地向實踐隊介紹,園區以韶關市先賢張九齡的詩歌文化為指引,并以農文旅的形式融合“中草藥文化”、“青梅文化”、“嶺南詩派文化”、“鄉村文化”,打通了園區經濟的堵點。
實地探訪:揭秘鄉村發展的深層次困境
經過實地調研后,實踐隊明晰了地方產業發展的未來及所受的局限。鄉村發展一直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鄉村發展所面臨的深層次困境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社會和農民自身共同努力來解決。實踐隊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隨著農場改革的推進,農場經濟也在不斷調整。從糧食生產為主的單一結構逐漸向多元化、特色化等方面發展。
實踐隊堅信:在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西河鎮農民將實現收入持續增長,從而形成推動農村發展的強大合力,助力韶關市武江區西河鎮的經濟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