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在治理實踐中,基層往往面臨“人少、事多、責重”的情況。這類“小馬拉大車”現象,不僅加重了基層負擔,影響了治理效能,更關乎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落地落實。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嚴格實行上級部門涉基層事務準入制度,健全基層職責清單和事務清單,推動解決“小馬拉大車”等基層治理問題。《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的意見》文件要求要夯實基層基礎,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采取有力措施為基層賦能減負,破除加重基層負擔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解決“小馬拉大車”等基層治理問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基層減負就要聚焦基層感受最直觀、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開展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從源頭上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讓廣大黨員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提升基層工作質量和效率。
為基層干部減負,提升工作效能。“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花樣多,惹得干部群眾兩頭煩;“文山會海”逃不開,導致基層想干事卻難成事;屬地責任泛化、問責泛化,造成基層“有力使不出”……這些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綁住了基層干部的手腳,降低了工作效率,挫傷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阻礙了干群關系的良好發展。如果基層干部長期困在系統里,忙于應付各種“任務”,又或是選擇“擺爛”“躺平”,到最后要么是“卷來卷去卷個空氣”,要么是“躺來躺去工作不下去”,不僅沒能干出實績、做出實效,也會與群眾關系逐漸疏遠,致使基層變“空層”。為基層減負,目的是把基層干部從形式主義中解放出來,讓基層干部更好的減輕擔子、扛好責任、點燃干事熱情,為高質量發展賦能。讓基層干部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謀實事、干實事上,進一步激發其干事創業的潛能。
為基層干部減負,激發工作熱情。常言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基層作為服務群眾的“第一窗口”,是感知服務質量的神經末梢。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工作人員往往面臨著“權小責大”的困境,在執行政策、服務群眾時缺乏必要的權力和資源支持。這類現象,不僅影響了基層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更挫傷了基層工作人員敢闖敢試的改革創新激情。對此,就要圍繞“減負”和“賦能”兩個關鍵詞發力,一一斬斷他們身上的“束身鏈”。將為基層減負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推動資源資金、管理權限、人財物等向基層一線傾斜,促進事和權相統一。加大對基層干部的關心關愛力度,“好事”多讓他們去做、“好人”多讓他們去當,使他們做群眾工作更有號召力,進一步激發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熱情。
減負不減責,減負不減為。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大膽放權賦能、推動重心下移、緊扣實際需求,扎實有序推進賦能減負工作,破除形式主義,樹立實干導向,讓基層組織“輕裝上陣”,讓基層干部真正回歸“主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