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一步提升鄉村社區普通話普及率,2024年7月16日,“四海共語,普韻同源”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湖南湘西遷陵鎮踏梯村,為當地中小學生開展普通話推廣活動。
首先,團隊成員張杜港與當地的村干部和學生進行了簡單的訪談,在調研過程中,隊員了解到踏梯村的學生使用普通話的場合主要集中在課堂,而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家鄉話進行交流,使用普通話的頻率較低,同時隊員在與學生用普通話溝通的過程中也注意到,部分學生的普通話并不標準,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接著,踏梯村的部分中小學生來到踏梯村村民委員會實踐中心,由團隊成員張杜港以生動有趣的課件和互動游戲,向學生們介紹普通話的起源、重要性以及發音技巧。
課堂上,張杜港通過一首方言歌曲《人生海海》和一個小故事作為引入,向同學們講述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接著,團隊成員通過時間線,梳理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普通話“”以及各個朝代“共同語”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們理解普通話的形成和發展。隨后,團隊成員帶領學生們進行單韻母、鼻韻母、復韻母、唇音以及多音字的繞口令練習,并教授播音腔的發音技巧學習普通話的標準發音。為了增強趣味性,團隊成員還設計了與普通話相關的游戲和故事,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普通話。
課后,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活動,他們對普通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發音技巧,更加自信地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此次普通話推廣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普通話水平,也增強了他們對中華民族共同語言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推廣普通話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不僅有助于實現教育現代化、國際化和未來化的戰略目標,也是鄉村社區和現代農業發展特點相結合的重要舉措。本次普通話推廣活動旨在通過定制化的宣傳和普及活動,構建語言溝通的橋梁,促進鄉村和城市在發展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此次實踐不僅僅是推廣普通話,更是引導學生們將所學知識投入到社會服務中,實現個人與社會的雙向互動和價值回饋。未來,我們將以更加激情和持久的工作態度,繼續努力推廣普通話,為鄉村振興貢獻我們的青春力量!
(山東大學 張杜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