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溪區陸城鎮人大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市委、區委人大工作會議關于“雙聯”工作的部署要求,堅持市委“1376”總體思路,不斷深化代表工作,豐富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內容形式,持續提高代表服務保障水平,讓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躍在為民發聲第一線、貼近群眾最基層。
“再難調解的糾紛問題,只要以‘有解’之心求解,總能解決。”在人大代表經驗交流會上,一名代表通過分享自己參與化解信訪積案后總結道。
陸城鎮陸城村北門組,兩戶鄰居因為宅基地土地權屬問題一直意見不合,雙方在私下協調多次均未達成統一結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和諧的鄰里關系。土地就那么點大,雙方都想要,那怎么辦?
群眾之所呼,代表必應之。云溪區人大代表李立恒、陸城鎮人大代表蔣志明、張細斌組織碰頭協商,通過走訪調研,給這場糾紛理清解題思路:宅基地土地權屬有糾紛,先安排陸城村查找相關歷史資料,弄清事情的真實面貌;人大代表積極上門走訪,了解雙方糾紛的基本情況、回復土地政策咨詢問題、排查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邀請雙方當事人、平安法治和應急管理辦、司法所協商,代表們拿出事實依據讓雙方評理、達成相互退讓的局面,再講述“六尺巷”典故引導雙方樹立“以和為貴”的觀念,最后雙方握手言和,真正做到了“事心雙解”。
“回應群眾之聲”,是一種態度,體現著“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真摯感情。點滴小事里有百姓心聲,柴米油鹽間有萬家憂樂。對群眾的感情真不真,就要看代表心中有沒有群眾、辦事為不為群眾,能不能盡自己的最大能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越是難解決的問題,就越要深入剖析,因為它往往代表群眾最相關的利益,需要代表堅持“同群眾坐一條板凳”想辦法,同真正明了實情的各方面人士溝通討論,把群眾利益密切的小事要問到底、問明白,通過“調查、對比、反復”,取得真實可信、扎實有效的調查成果,從而得到群眾滿意的結論。
“為群眾做好實事”,是一種擔當。進一步把握加強代表工作能力建設,需要代表主動扛起責任擔當,在大是大非、危難關頭敢于亮出“人大旗幟”。陸城鎮基隆村人大代表、村黨總支書記盧柏禮為解決好產業發展與群眾生活之間的矛盾,帶領黨員、村干部、三長積極向群眾講解政策,以“踏破鞋”“汗流背”的精神感動群眾,并為群眾爭取最優征地拆遷、生產生活方案。不僅提前滿足了工業園建設用地時間,還讓12個組的1500多名群眾享受到了產業發展帶來的福利。丁山村人大代表、村黨總支書記彭程在干旱天氣當中,經常跑到農田中打探“農情”,面對農業生產嚴重缺水的情況,提前部署農業用水工作,主動向鎮農業站、區水利局申請開閘放水工作,及時引長江水灌溉沿線300多戶農業生產,2000余畝水稻田、玉米田得到有效灌溉。
為民辦實事,不僅需要有敢于成事的勇氣,也需要有會謀事的智慧。民生實事往往是群眾切身利益的集中反映,辦好民生實事,正是代表聯系群眾的重要體現。隨著時代進步發展,民生實事的表現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這就需要代表們提高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本領,尊重客觀規律、摸清行業門道、掌握理論知識,才能避免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尷尬狀態。比如,在打擊電信詐騙期間,要善于利用村村響、流動車、警示信這些老辦法宣傳常規知識,也要借助新媒體、微信群、“新式”舞臺劇這些新方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推廣,在群眾享受生活的同時還把知識學牢固了。善思善做,群眾便利。代表們要始終記住“自己是人民的代表,代表為人民服務”,堅持從群眾需求出發,拓寬思路、多謀多做,才能架好群眾與代表的連心橋。
代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陸城鎮人大將在服務中心大局中發揮人大作用,抓住群眾最急迫的民生實事、扭住突出民生難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以高質量代表工作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