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理念引導青年學生厚植家國情懷,2024年8月22日,濰坊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學院昭陽志愿服務隊前往諸城市蔡家溝村進行調研。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傳統村落開始探索特色發展之路。位于山東省諸城市南湖區的蔡家溝村,就是典型代表。通過藝術的手段,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山村逐漸煥發新生,成為了一個集生態、文化和藝術于一體的特色村莊,如今成為了藝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吸引了無數游客的目光,成為了鄉村振興的一張亮麗名片。
走進美術館,探索藝術魅力。志愿者們在本地村民的帶領下參觀了蔡家溝美術館,詳細了解本村的發展歷程以及館內陳列的藝術作品。印象中樸素和鄉土氣的村容村貌,在斑斕色彩和藝術裝飾的打扮下,一下子時尚起來,藝術氛圍氤氳在美術館內。
走進村落,領略鄉村風情。村民帶領志愿者們對整個村子進行了參觀,大家一進入村莊就感受到了濃烈的藝術氣息,街道兩邊、居民房屋的墻體上,一幅幅動人的繪畫呈現在眼前!墻上畫出了多姿多彩的美圖,一幅幅畫栩栩如生,石頭屋下面的小石頭涂的五顏六色,志愿者們一邊欣賞,一邊在專業繪畫老師的講解下,了解繪畫過程和藝術如何融入生活。
駐村畫家的堅守。隨后,志愿者們聯系到負責教村民們作畫的駐村畫家王濤老師進行采訪。王濤老師籍貫河南,因工作來到此地,但在這種環境下他并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教村民們美術知識和作畫技能,通過此方式來實現鄉村振興。“有些事總得有人來做,讓鄉村與文化結合并傳承才去。”王濤老師如是說。
政府大力支持,引領鄉村振興。在志愿者和村民的交流中了解到,從2017年開始,一群藝術家走進蔡家溝,在這里開啟了藝術鄉建的歷程。政府也大力扶持鄉村與繪畫藝術的結合,并給學習作畫的老人們補貼費用,讓村民們能夠安心學習作畫。
產業筑基文化筑魂,蔡家溝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蔡家溝村的每一條石板路,每一幅墻畫,都訴說著舊貌換新顏的鄉村振興故事,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駐足欣賞。這里的村民們放下了鋤頭,拿起了畫筆,用藝術裝點了村莊的每一個角落,更激活了這片土地的文化靈魂。村民們自發組織起來,學習繪畫、雕塑、陶藝等技藝,作品雖然簡單,但感情卻是最質樸純粹。勤勞的蔡家溝村民們用他們最真情的筆觸,為我們描繪著這片土地上的風土人情和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通過實地調研,志愿者們對于藝術植入鄉村有了更深刻、更直觀的感受與理解。”旅游+藝術”的新型發展模式,打造起業態豐富的蔡家溝藝術試驗場。通過這次實踐,團隊成員了解了文旅融合的形式,認識到鄉村振興任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并且對蔡家溝以及其他藝術試驗場提出了發展的建議。團隊成員愿以所學、所知為文旅融合、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濰坊學院 張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