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珍溪鎮黨委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總結推廣黨建引領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路徑,通過建強支部,人才回引、鼓勵創新等方式,蹚出一條聯營增收、共富共強新路徑,助推村級集體經濟駛入發展“快車道”。
強化支部“引領力”,鍛造集體經濟發展“好班底”。
以學促干,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組織生活,不斷筑牢黨員干部思想根基,增強黨員干部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基本功”,提升基層黨組織帶頭發展村產業的思路和能力。以曬促變,扎實開展“四晾曬四比拼四承諾” 賽馬比拼月季例會,各村(社區)負責人依次走上“擂臺”,曬成績、找差距、談打算,推動28個村(社區)比學趕超,形成永義“支部 公司 基地聯合”等發展新路子。以治促效。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抓手,把網格作為“為民辦實事”聯系點,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技術培訓指導等活動,實時收集和協調解決群眾遇到的難點和問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聚焦人才“源動力”,打造集體經濟發展“生力軍”。
選優育強“領頭羊”。全鎮28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中80后7人、90后6人,大專及以上學歷23人,新選聘農村本土人才12人,儲備后備干部57人,有效夯實鄉村全面振興人才基礎,不斷提升村(社區)黨支部凝聚力戰斗力。派強用好“駐村員”。選派駐村干部188名,充分發揮駐村干部優勢,聽意見、講政策、找思路、想對策,積極推動集體經濟各項政策落地落實。依托渝東南農業科學院,通過集中理論授課和田間地頭實地教學的方式,對村支兩委、種植大戶等進行農業技術培訓,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建強致富“主力軍”。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連續三年技能和技術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850余次,回引人才269人。依托優質農業企業、村級經濟組織等載體,以專家蹲點、技術咨詢等形式開展專題培訓,培養農業土專家71人,全面提升帶頭人隊伍帶領群眾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能力。
激發組織“創新力”,干出集體經濟發展“新天地”。
壯大特色產業,各村(社區)因地制宜發展區域性特色產業,與重慶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合作,構建水肥一體化、病蟲害防治的智慧果園。通過直播帶貨、展銷推介、區域營銷等方式,持續做響“涪陵臍橙”國家地理標志等國家級品牌和重慶名牌農產品。新灣、大興、坪水等村黨支部聚力發展“多村一品”,為群眾增收開辟致富新渠道。加強資源融合。以“豬-沼(肥)-果(菜)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為產業發展主線,緊緊圍繞“打造品牌 生態農業 農旅融合”等重點,積極實施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東橋村與杉樹灣村通過資金入股村內企業獲得固定分紅;百匯村實施資產租賃、盈余分紅、有償服務的發展道路;永義村企探索了閑置糧站變廠房、代銷代購做商貿、聯合多村入股分紅等路子。2023年,全鎮28個村居實現經營性收入2597.51萬,村均達到92.77萬元;經營性收益717.29萬元,村均25.62萬元。強化保障支撐。規范財務收支監督管理,落實村民委員會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賬管理制度,嚴格落實財務審批、公開公示制度,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在陽光下運行。積極向上爭取配套項目,擴水廠補管網抗旱保供、百匯供區電網補強、新增微循環道路、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23年成功納入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重慶市涪陵區珍溪鎮人民政府 譚小紅 楊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