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標準,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應以“四有”標準涵養“大國良師”,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有理想信念,是“大國良師”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南針,對于教師而言,更是指引學生前行的燈塔。教師要始終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學管理工作全過程,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心中有理想,腳下才有力量。只有懷揣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育人的崇高信念,教師才能在教育崗位上堅守初心,不畏困難,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有道德情操,是“大國良師”的人格基石。“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道德情操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成才,更關系到社會的文明風尚。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堅守職業道德,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和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有扎實學識,是“大國良師”的專業素養。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能力。要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要關注學科前沿動態,將最新的知識和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
有仁愛之心,是“大國良師”的情感底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教師要有仁愛之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進步,用愛去教育和感染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惑,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發揮特長,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用寬容和耐心對待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斷成長。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要以“四有”標準為引領,努力涵養“大國良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