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新生開學季又來了,此刻,眾多經歷高考后的學生正滿懷期待地奔赴各自心目中的高校,針對大學生活,每個學生想法各異。有的覺得大學是放松的,認為經歷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讀,在大學可以“歇歇腳 松松勁”,干自己喜歡的事,覺得大學畢業后就會有高薪在等著自己。有的人覺得大學充滿挑戰,容易掛科,難以就業,存在畏懼心理。也有的人認為結束高考,進入大學只是走完了萬里長征第一步,要接續奮斗、久久為功。
新生們必須意識到一點,大學沒那么好“混”,不是躺著就可以畢業,輕輕松松就可以讀研,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年薪百萬。當然,大學也并不“難”,只要認真好學、積極上進,不僅不會掛科,還有國家獎學金、校級獎學金等眾多獎學金在等著你。并且只有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提高自己,有著亮眼的學分績點、證書,扎實的知識功底,在求職的時候才能更加自信,面對面試官的時候更有底氣,回答問題才能侃侃而談。
有的人對高三的學生說:“一旦高考考好了,進入大學,就可以隨便打游戲了,沒人管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大學是進入社會的最后一個求學階段,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求職就業競爭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有的高考成績很好的學生,學校985、211,但是在學校期間輕視學習,渾噩度日,反而最后就業比不上高考成績比自己差很多的同學。畢竟企業招聘員工除了看學生的學校,也會看學分績點、獎學金證書、競賽等加分項,一個能夠堅持學習的學生,沒有企業、沒有領導是不會喜歡的。
這就要求,每個新生在進入大學的那一刻,都要樹立理想、定下目標,是選擇保研、考研、還是就業,針對不同的目標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想要繼續讀研的就要在平時注重學習,參加競賽,不斷提高科研水平,提前確定目標院校。選擇就業的,要在抓好平時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專業情況,了解企業發展,參加企業實習,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在現實中,有許多考上名校的學生最終在大學渾渾噩噩、荒廢學習,最后被退學,有的雖然沒有被退學,但是眾多的課程掛科,也讓企業避而遠之。當前社會,很多企業招聘都有門檻,譬如,英語四級、英語六級、計算機二級不僅是一些學校的畢業要求,也是一些企業的入職門檻,很多人只有在求職那一刻,才會后悔沒有好好學習,最終只能悔之晚矣。“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不會辜負實干者。”也有一些學生雖然高考成績不理想,但是后期勤奮好學、嚴以律己,從碩士、博士,一步步提升學歷,最終達到了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譬如,近日,“從專科逆襲到斯坦福的小伙畢業了”的新聞的主人公何世豪,在過去的11年里,他從專科到博士后,一路逆襲,并于今年8月底正式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成就鼓舞人心,也告訴新生高考結束進入大學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只要不懈奮斗,就會獲得嶄新的人生。每個人的身邊都有因為學習而改變命運的人,這就是榜樣,需要廣大高考畢業生向他們看齊。
大學是新生的起點,同樣的對于入職的公務員、事業編而言,新的崗位也是人生奮斗新的起點,考上了體制,不代表著可以“躺平”、“佛系”,也需要跟大學生一樣不斷積極進取,來提升履職水平。只有自身能力強,才能在工作時“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干工作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對黨、國家和人民群眾負責。要意識到你干的每一件事對于其他人的重要性,可能因為你的宣傳,會幫村里爭取政策支持;因為你的敢于直言,減輕了村里干部的工作壓力;因為你的悉心指導,讓村里少走“冤枉路”,為基層減負。活到老,學到老,也要奮斗到老,任何時候都不能歇腳松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