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當代青年大學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青春與熱血投身于祖國的建設事業之中。今年暑期,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蘇州理工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的“丹青繪夢”實踐團,懷揣著對藝術的熱愛與對鄉村的深情,前往張家港市的范莊社區、倉基社區及乘航社區,開展了一場為期三天的“手繪鄉村·青春行動”墻繪活動。這一系列活動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更在青年與鄉村之間架起了一座文化與情感的橋梁。
墻繪:鄉村文化的新名片
墻繪,這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藝術形式,在“丹青繪夢”實踐團的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他們巧妙地將自然元素、社區風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繪制出一幅幅既具視覺沖擊力又富含深刻內涵的作品。在范莊社區,一幅以“和諧家園”為主題的墻繪尤為引人注目。畫面中,老年、中年、青年和幼童四代同堂,其樂融融,展現了家庭和睦、社區和諧的美好愿景。同時,通過融入“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和“關愛未成年人”等理念,墻繪成為了傳遞正能量、弘揚社區文化的重要載體。
電箱變身:藝術與生活的完美融合
在倉基社區,實踐團成員們更是別出心裁,將原本不起眼的電箱變身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圍繞海洋生物和鄉間田野的主題進行創作,色彩斑斕的海洋生物和寧靜的田園風光躍然墻上,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奇幻與詩意的世界。這些作品不僅美化了社區環境,更激發了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實踐團還開設了非遺紙漿畫工作坊,邀請社區的小朋友們親手制作紙漿畫。在動手實踐中,孩子們不僅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水墨韻彩:古典與現代的交融之美
在墻繪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還巧妙地運用了水墨元素,繪制出了一幅幅具有古典韻味的作品。他們以落日飛燕和青蓮為意象,結合傳統儒學文化,傳遞出“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的深刻內涵。這些作品以其簡潔的線條和淡雅的色彩,勾勒出了一幅幅富有詩意的鄉村畫卷,讓人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青春行動:責任與擔當的生動體現
此次“手繪鄉村·青春行動”活動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的實踐,更是一次社會責任與擔當的生動體現。青年大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鄉村的振興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深入社區、了解民情、傾聽民意,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為鄉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同時,這次活動也讓青年大學生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激發了他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青春和智慧的決心和信心。
“丹青繪夢”實踐團的墻繪活動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弘揚了社區文化,更在青年與鄉村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看到了當代青年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們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的精神風貌。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繼續以青春之名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