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的新生而生,為了民族的復興而興。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把根深扎在中華大地上,深扎在民族土壤中,以初心、民心、糧心帶領中華民族做大做強。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
歲月變遷中,歷史印證著代代為民族事業盡心盡力,以增強人民福祉為己任的共產黨員身影。醫者陶勇,免費為貧困患者免費做2000余臺白內障復明手術,醫者仁心,始終將病人裝心間;大山女兒黃文秀,本著“不忘本、不忘恩“的初心,無私奉獻,扎根脫貧攻堅第一線;教師支月英,執筆在山村講臺書寫40余年,堅韌頑強,提燈照亮大山子女。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關乎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決定事業的衰敗。只有為了人民的現代化,才有意義;依靠人民的現代化,才有動力;造福人民的現代化,才有價值。
回顧百年黨史,這份忠誠愛民的“心”從黨成立之初就一直跳動著。陳祥榕以“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精神,勇赴邊疆保衛國土,甘于奉獻,將青春奉獻給祖國;孔繁森以“咱是黨的人,咱得給公家辦事”的信念,甘愿冒著生命危險兩次進藏,知難而進,為藏區人民排憂解難;焦裕祿以“死了也要看著人民把沙丘治好”的決心,克己奉公,在蘭考土地上吹響了沖鋒號角。
中國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育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各地要主動挑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策,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行穩致遠走好安全路。
民以食為天,糧以地為本,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守護好18億畝耕地紅線。國家不斷出臺政策,以加強土地用途管制,鼓勵建設高標準農田,呼吁推廣科學種植技術。產業要靠人才來興,人才是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政府大力挖掘高素質農人下鄉、加強宣傳不斷提升農民社會地位,充分發揮農人對土地的激活作用。科技是助推農業發展的催化劑,發展糧食生產要走科技興農之路。咱們云陽各鎮街都對農業企業提供了大力支持,鼓勵廣大社會資源加入農業來搞開發,培育抗蟲性、抗倒伏能力更強的種子,并幫扶修建農產品電商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人民放心間,堅持將人民群眾利益為己任,帶領中華兒女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我們堅信,共產黨人在三心的津潤下,會行穩致遠帶領中華民族走向更好的明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