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推進會如期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李干杰指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事關農業農村現代化,事關億萬農民福祉,事關黨的執政根基。鄉村是我們國家最深厚的基礎,最大的后勁和力量,廣大黨員干部要“三力齊發”從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提“過硬本領”答好振興滿意考卷,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力”。充電蓄能強本領,頭雁領航促振興。黨員干部作為黨的政策的傳播者和執行者,要具備過硬的本領,才能支撐起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貫徹落實舉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專題視頻培訓班,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此外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千萬工程”智慧經驗,打造鄉村振興長效機制。
領“基層治理”形成善治鄉村局面,為鄉村振興提供“保障力”。以保障力穩發展。鄉村治理的好壞不僅決定著鄉村社會的發展、繁榮和穩定,也體現國家治理的整體水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因此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要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新路徑,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以“互聯網+治理”模式,將物聯感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到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以更加健全的制度,更有力的保障,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育“鄉村人才”壯大鄉村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當前鄉村還存在優質資源匱乏、發展機會受限、收入普遍偏低等問題,黨員干部要主動出擊,打破引才壁壘。外來人才“引得進,留得下”。健全柔性的人才引進機制,多考量人才與事業發展的“匹配度”、與崗位要求的“契合度”,以吸引更多外來人才扎根鄉村、服務基層。村內人員“育得出,用的好”注重就地取“才”,包括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在內的各類人才,探索“點單式”培訓、“滴灌式”培養,全方位培育一批懂農業、有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新農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