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河源市東源縣是廣東省重點扶持的16個貧困縣之一,葉潭鎮留守兒童數量高達300余人,學習輔導、情感上關心陪伴的缺乏將長期影響他們的發展。為響應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項目號召,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支援領航實踐團的16名同學和三位指導老師于7月8日抵達河源市葉潭鎮,開展為期一周的支教夏令營活動。
支教夏令營,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傳授知識和經驗的講臺,更是一個能夠收獲純稚友誼、能夠深入鄉鎮去感受鄉鎮淳樸民風和樸素生活的機會。
走在葉潭鎮的街上,會看到有滿臉皺紋頭發花白的老奶奶坐在家門口的小板凳上安靜而慈祥地看著街上的人來人往,會看到老爺爺因長年的勞作而變成泥土混著深灰的顏色的臉對我們綻開充滿善意的笑容,會看到家養的雞和狗隨意在路上走著。偶爾也會有人隔著老遠朝我們大喊問道:“你們是來我們鎮上干什么的呀?”我們便也笑著以同樣的方式喊回去,然后看到對方微微露出恍然而又欣慰的表情。
在葉潭中學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孩子們在課間紛紛來與我們合照、互換聯系方式,平時不怎么善于表達的他們竟以這樣較為直白的方式表達他們的喜歡,也有的孩子在夏令營快結束的時候拉住我們的手,語氣中透著不舍與依戀,問我們明年夏天是否還會來陪他們。
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回想起葉潭鎮居民的淳樸、友善與熱情,回想起小朋友們清澈的眼神和溢于言表的喜歡,我就會感到一股暖流從內心深處涌出,和暖暖的夕陽一起包裹住我的整個身體。藍天白云、綠野灰路和那一張張笑臉,在我心中凝聚成四個字:鄉村振興。
事實上,在這次活動之前,鄉村振興對我來說不過是一個停留在紙面上的熟悉卻冰冷的概念。但是當我深入鄉村之后,我才發現振興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關系到每一個在鄉村生活的男女老少的切實的收獲與生活,關系到他們的當下,更關系到他們的未來。我意識到,鄉村振興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般高懸于天、遙不可及。每當我想到我的所作所為能夠或大或小但真真切切地為鄉村振興做出一點成果,貢獻一份力量,一種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與孩子們、與居民的互動交流讓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和感動,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鄉村振興的真正意義。鄉村振興絕不僅僅是外在的變化,不僅僅是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改善,更是人際關系的建立、情感的交流和村民內心世界的豐富。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是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同時保留和傳承那份淳樸和真誠。
我們帶去的知識和關懷,都將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與無數其他參與到鄉村振興事業中的人所帶來的動力一起,積土成山,聚沙成塔,厚積薄發,讓鄉村的產業蓬勃發展,讓孩子們的笑容更加燦爛,讓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讓天更藍草更青,讓鄉村振興這四個字真正成為人民的福音,成為祖國發展的基石。同時,這樣的成就感也讓我們感受到內心的充實,因為我們的價值真正綻開在了祖國大地上,我們成為了有用之人、有為之人。
葉潭鎮的每一個細節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成為我對鄉村振興的真實體驗,成為我心中鄉村振興一詞最好的注腳,為我埋下一顆投身社會的奉獻的種子。這里的每一張笑臉,每一聲問好與告別,都在告訴我:鄉村振興不僅是外在的進步,更是人們內心的溫暖和希望。這種溫暖和希望,讓我更加堅定了對未來的信心,也更加熱愛這份充滿意義的事業。在將來,我也將繼續投身于這份事業,將所學所思付諸實踐,積極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程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