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廣東財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積極響應號召,以實際行動踐行“為黨育人、服務大局”的宗旨。近期,廣東財經大學“嶺藝匠心”實踐團在藝術與設計學院黨委書記楊長春、黨委副書記陳小璇、產品設計系主任敖景輝、產品設計系副主任刁培煌,四位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深入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蒙峒古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百千萬工程”實踐活動,以創新土特產包裝為切入點,助力蒙峒古村經濟振興。
調研先行,深挖文化底蘊。活動伊始,實踐團在蒙峒古村負責人蒙美芹的引導下,全面了解了當地豐富的文化特色和經濟振興歷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梅花開處好安居”的永梅村傳說,為實踐團的土特產包裝設計提供了寶貴的靈感來源。隨后,團隊成員們深入永和鎮土特產展覽館,通過調研、拍攝、記錄,詳細掌握了當地土特產包裝的現狀與不足。同時,他們還走進村民家中,與村民們親切交流,收集了關于大米、姜、茶葉、山楂糯米酒等特色產品的第一手資料。
匠心獨運,創新包裝設計。在充分了解蒙峒古村文化特色和土特產特性的基礎上,“嶺藝匠心”實踐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開始了土特產包裝的創新設計工作。學院老師們現場指導,強調要堅定歷史文化傳承,挖掘蒙峒古村文化特色,注重挖掘、創新、轉化三個步驟,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既具地域特色又符合市場需求的土特產包裝設計方案應運而生。
文化交融,共筑鄉村振興夢。活動期間,實踐團不僅與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的領導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談,還親身體驗了當地的民族風情。夜晚的篝火晚會上,團隊成員們身著瑤族、壯族特色服裝,與村民們一同載歌載舞,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與友誼。這種文化上的交流與融合,為蒙峒古村的鄉村振興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展望未來,共繪發展新篇章。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嶺藝匠心”實踐團不僅為蒙峒古村的土特產包裝設計帶來了新思路、新創意,更在村民心中播下了鄉村振興的希望種子。展望未來,實踐團將繼續聚焦“百千萬工程”,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蒙峒古村、刺激當地經濟發展、傳播瑤壯兩族民族文化為目標,不斷探索和創新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新路徑。
(廣東財經大學 黃舒婷、朱淑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