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暑假,我校承德護理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技術系紅心筑夢實踐團組織了這次三下鄉活動。我作為系的一員,為了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積極參加到本次活動,努力做好紅心筑夢實踐團的成員。本次活動來到了滄州市東光縣烈士陵園參觀。說起東光縣,位于河北省滄州市南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初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東光縣不僅是大俠霍元甲的祖籍地,還是京劇大師荀慧生的故鄉,這些文化名片展示了東光縣在文化和武術方面的深厚底蘊。
東光縣烈士陵園被滄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命名為“滄州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東光縣烈士陵園始建于1954年,國防教育設施配套齊全、紅色資源豐富,建有革命紀念館、退役武器裝備展示區、紀念廣場、烈士碑林等。園內安葬著89名有姓名烈士和80名無名烈士遺骨。陵園先后被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滄州市“國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等,是全縣主要的黨史教育基地,也是著名的紅色景區。
這次實踐過程中參觀了烈士陵園、紀念館和紀念碑等紅色教育基地。通過參觀學習,隊員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和英雄事跡,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和犧牲精神。在紀念碑前,隊員進行了默哀和獻花等儀式,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懷念。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隊員深刻理解了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實踐活動中,隊員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了各項任務,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感。這次實踐讓隊員更加堅定了跟黨走、服務人民的信念,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烈士紀念建筑物,是一座座展示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英勇斗爭的豐碑,是一部部凝固的中國革命史,是一面面激勵后人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旗幟。革命先烈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激勵著隊員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奮發進取。當今社會,雖然沒有戰爭年代的那種坎坷與硝煙,但在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世界,隊員的國家正經受著種種嚴峻的挑戰和考驗,要想在高速發展的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擁有革命先烈們所具備的永不磨滅的信念、無與倫比的堅強以及踏實堅定的行動,更需要隊員,堅定理想,砥礪意志,團結奮斗!
當隊員走出烈士陵園大門的時候,隊員對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隊員認識到了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都應該為了未來的幸福和自由而努力。每個人都有責任將自己的貢獻付出到更大的社會群體中去,為了彼此的公正和共同繁榮而努力。烈士陵園的參觀經歷讓隊員意識到了歷史的重量和隊員時代的責任。隊員要珍惜那些為了國家獨立、和平和民主而進行斗爭的先烈,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隊員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始終抱持著崇高的精神,憧憬更加美好的未來,并為之努力奮斗!
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隊員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并存,隊員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隊員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通過這些活動,隊員深刻理解到革命先烈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從而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并激發了為國家和人民貢獻的力量。此外,這些活動也加強了隊員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總體來說,“三下鄉”活動通過實地訪問烈士陵園,不僅讓參與者深刻理解了革命歷史和先烈們的英勇事跡,還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和文化傳承方式。
(侯婭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