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傳承中華文化、探尋文化根脈,西北大學藝術學院”紙刃相遇,指尖乾坤“陜西剪紙守護團隊前往陜西省延安市等地,開展一系列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通過實地調研、民間藝人訪談等形式,深入挖掘陜西剪紙文化,綻放非遺剪紙文化魅力。
在活動中,實踐團依次參觀了安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洛川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黃龍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走進陳列館,仿佛走進了陜西民間剪紙的時空隧道,每一刀每一剪都蘊含著陜西剪紙千年的故事與智慧。這些民間剪紙表達著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愿望。它彰顯著我國勞動人民勤勞、樸實的優良品質和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并發展成為中國文化中獨特的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瑰寶。實踐團在走訪文化館的過程中,不僅深入了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還探索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化結合的實際路徑,實現了學用結合、知行合一。
隨后,實踐隊成員前往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李福愛,楊梅英大師工作室、陳蓮蓮大師工作室、王紅梅大師工作室、馬秀英大師工作室、雷明艷大師工作室、見識到諸如虎頭娃娃、團扇、旗袍等許多民間手工藝品,并對非遺傳承人進行采訪,充分了解到陜西剪紙刀法細膩、線條流暢、主題鮮明的基本特點,從而深刻意識到青春力量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性。
在延安,剪紙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一種精神。保護非遺,傳承非遺是連接中華民族情感的紐帶,是精誠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重中之重。此次社會實踐,以傳承中華文化、貢獻青春力量為主題,是探尋文化根脈、感悟剪紙魅力、傳承歷史記憶、實踐專業知識的生動體現。成員們將把此次實踐的所見所聞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弘揚傳統文化貢獻青春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