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組織部門作為基層黨員干部“娘家人”,必須增強“以組織擔當激勵干部擔當、以組織作為促進干部作為”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聚焦發展需要、事業需求,不斷激發基層干部隊伍活力,激勵基層干部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一是堅持補鈣和賦能相促進,讓踐行者善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就是要解決黨員干部思想認識層面的問題,既要常補“精神之鈣”,又要常賦“專業之能”。 要抓實理論武裝,堅持把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等集中性教育活動,用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同時充分考慮基層實際,著力克服培訓內容“老三篇”多、培訓對象走不開、授課套路化等問題,突出實踐歷練,注意把干部放到急難險重任務、鄉村振興主戰場、改革開放最前沿、維護穩定第一線等重要崗位摔打磨煉,鍛造干部敢擔當、善擔當的“鐵肩膀”。
二是堅持識別與選用相統一,讓實干者有為。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要牢固樹立重擔當、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真正將政績觀正、實績突出的優秀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堅持因事擇人,統籌考慮事業發展、崗位需求和干部個人情況,堅持事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干部就選什么樣的干部,崗位缺什么樣的干部就配什么樣的干部,切實做到“該用誰”而不是“誰該用”,變“找組織”為“組織找”,不斷提升人崗匹配度。對于那些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的干部要讓他們“無位置”“受鞭策”“求上進”,建立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選人用人機制,真正使吃苦者吃香、優秀者優先、有為者有位。
三是堅持包容和激勵相補充,讓有為者敢為。當前,許多基層干部在干事過程中,往往過于小心謹慎,只會沿著老路走,不敢“邁開步子”,害怕自己成為那只被槍打的“出頭鳥”,少了些改革創新的干勁與勇氣。要完善容錯糾錯制度,允許干部在一定范圍內“犯錯”,對改革創新、干事創業中的“錯”應容盡容,不斷釋放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的強烈信號,給予干部放心大膽去干的底氣,打消干部的思想顧慮,激勵干部在遵規守紀的前提下敢闖敢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加快發展,著力營造激勵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更好干事創業、努力建功立業的良好氛圍。
(中共婺源縣委組織部 程斯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