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在經濟快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背后,我們依然面臨著城市被沙塵籠罩看不見藍色的天空、高溫天氣、黃沙漫天飛舞等惡劣環境,對此我們要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演奏生態文明樂章,以“尊重”為綱領,健全生態文明體系。尊重自然是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我們與自然是相輔相成、相生相克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我們要從源頭去預防污染物的排放,建立污染物排放制度,設立目標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群眾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新格局。要嚴格管理排污過程,要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監督企事業單位的排污行為,企業要將信息公開并由公眾進行監督。要強化嚴懲制度,建立環境信用信息公開制度,倒逼各個主體自覺遵守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
譜寫生態文明新篇,以“順應”為規則,維護美好生態安全。順應自然是尊重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必然要求。《孟子》有載:“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秉持科學、合理、可持續的態度,不能肆意破壞自然界,要建立生態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加強資源環境宣傳,及時公布環境信息,提高全體人民的意識,按照大自然規律來進行生產,取之應有時,用之須有度,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增強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持久性,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繪就生態文明藍圖,以“保護”為界線,堅持優先綠色發展。尊重自然和順應自然,最終要落實到保護自然的具體行動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抓發展,必須更加突出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加強和調整綠色發展結構,加快發展綠色產業,推廣綠色低碳運輸工具,各個領域要優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要推進資源節約再利用,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和利用水平,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要構建綠色消費體系,推動消費方式綠色轉型,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倡導綠色出行,強化綠色消費科技和服務支撐,推廣應用先進綠色低碳技術,為發揚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