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日朗照、碩果累累的時節,我們迎來了第四十個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做教壇的耕耘者應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為教育強國、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用好“知識之犁”做教壇耕耘的“傳播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強不強,關鍵是看能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教育的廣闊田野上,教師隊伍使命重大,責任艱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需求,作為“傳播者”,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因材施教、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實踐以及持續反思和提升自我。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育的田野上播撒出更多智慧的種子,培養出更多優秀“時代新人”。教師傳之以正道,使學生的人生之路行穩致遠,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師應以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將自己的智慧和熱情傾注到每一節課的講解中,帶頭講好中國故事,厚植愛國愛黨情懷,教育引導學生聽克話、感黨恩、跟黨走。
用好“仁愛之犁”做教壇耕耘的“奉獻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奉獻是教師的優良品質,是教育強國的主貴精神財富,是教師必備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追求,“校長爸爸”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燃燈校長”張桂梅曾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扁擔校長”張玉滾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兄為改變山里娃的命運。平凡的背后是大愛無疆的教育情懷,廣大教師應向扎根鄉村教育的“他們”看齊,深入了解“滾燙情懷”背后那份為教育事業春獻終身的情感。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姿態教書育人;積極踐行“三尺講臺育桃李,一片丹心鑄棟梁”的錚錚誓言,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鉚足“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在奉獻中詮釋擔當與責任,做學生追夢路上的“引路人”和“鋪路人”。
用好“清廉之犁”做教壇耕耘的“堅守者”。兩袖清風,清白教書,身正令行,一世為范。廉潔是教師立教之本,這就意味著教育工作者更應堅守住本心,堅定理想。牢記“立德樹人,清廉從教”的莊嚴承諾,切實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在教師職業生涯中,要拒絕人情主義,自覺抵制一切請客送禮的庸俗之風,常敲思想謷鐘,守住廉潔底線,加強廉潔自律方面的理論學習,提高對不良誘惑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始終保持教育工作的公正性和純潔性。教師不僅要做教壇清廉的“堅守者”,還要將其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廉潔意識和良好品德,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讓學生懂得廉潔自律的重要性。教師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讓“教育大國”變“教育強國”,作為教壇上的耕耘者,用好“知識、仁愛、清廉”三把犁,深耕教育的田野,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國之棟梁”。
(烏什縣委組織部 宋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