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的遼闊版圖上,提及朝圣之地,香格里拉的純凈與西雙版納的異域風情往往率先躍入人們的眼簾,它們如同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云南的北端與南端。然而,在這片神秘土地的東南隅,還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境——哈尼族的“神山”阿倮歐濱,它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故事,等待著有心人的探尋與聆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號召,重慶大學“青耘綠春”實踐團積極踐行青年使命,深入綠春縣一線,將目光聚焦于農旅融合、文化賦能與自然資源保護,致力于探索一條符合綠春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阿倮歐濱,在哈尼語中寓意著“圣水涌出的地方”,它不僅是一座山,更是哈尼族人民心中的精神圖騰。作為哈尼族祖先的發源地,阿倮歐濱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敘事長詩《都瑪簡收》中,這里被描繪為哈尼仙女“都瑪簡收”羽化登仙的仙境,也是哈尼歷法誕生的搖籃。山中古木參天,云霧繚繞,仿佛每一片葉子、每一滴露珠都蘊含著先祖的力量,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安寧與繁榮。
驅車沿元綠二級公路緩緩而上,兩旁是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仿佛一條綠色的綢帶,引領著人們向阿倮歐濱森林公園進發。隨著海拔的逐漸升高,城市的喧囂漸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空氣和寧靜的自然風光。占地700公頃的森林公園,如同一塊巨大的翡翠鑲嵌在綠春縣城的東郊,為這座小城增添了幾分靈性與韻味。
沿著精心鋪設的棧道漫步,眼前是連片的老茶樹、絢爛的波斯菊與格桑花,它們以生命的姿態,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富饒與生機。成群的飛鳥在樹梢間自由翱翔,它們的鳴叫聲與風穿過樹葉的沙沙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大自然的交響樂。在這里,人們可以暫時忘卻塵世的煩惱,讓心靈得到真正的放松與凈化。
“阿倮歐濱是哈尼族心目中的神山,也是屬于我們的心靈圣地。森林公園的建設以生態為基礎、哈尼文化為依托、‘都瑪簡收’神話故事為底蘊,有機地讓生態環境與縣城風貌融為一體。”工作人員向實踐團介紹,融景于城的阿倮歐濱森林公園,正是綠春近年來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實踐探索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通過嚴厲地打擊非法侵占林地、破壞森林資源、獵捕野生動物等不法行為,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得到有效改善,“生態綠春”名片被不斷擦亮。如今,綠春縣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綠洲”,巴東村等3個村委會榮獲“國家森林鄉村”稱號,阿東村等6個村委會則被評為“省級生態文明鄉村”。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6.02%,位居全州之首,這一串串數字背后,是綠春人民對綠水青山的深情守護與不懈追求。
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綠春縣還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阿倮歐濱森林公園的建設,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實踐。公園以生態為基礎,哈尼文化為依托,巧妙地將“都瑪簡收”神話故事融入其中,打造了一個集觀光、休閑、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游客們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還能深入了解哈尼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藝術成就,感受那份獨特的民族風情與文化魅力。
阿倮歐濱,這座哈尼族的神山,正以它獨有的方式講述著古老而又年輕的故事。在這里,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重慶大學“青耘綠春”實踐團的到來,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他們相信,在全體綠春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阿倮歐濱森林公園將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綠春縣也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重慶大學 羅皓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