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6日,在國家統計局蚌埠調查隊的指導下,安徽財經大學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的“鄉村振興 ‘千村’調查”社會實踐團隊——春泥?筑夢實踐隊和綠野仙蹤隊,以“數字時代下的中國式鄉村現代化”為主題,分別走訪安徽省蚌埠市李樓鄉和梅橋鄉,通過實地考察、訪談交流等方式,展開調研。在當地政府的大力幫助下,順利完成了此次調研活動,收獲有效問卷200余份,這次調研不僅為團隊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也為推動中國式鄉村現代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了豐富的實證基礎。
安徽財經大學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的12名優秀學子組成的社會實踐團隊,在國家統計局蚌埠調查隊的指導下,與國家統計局蚌埠調查隊一起,分別走訪了李樓鄉的紅塔村和八里崗村、梅橋鄉的淮豐村和楊樓村,通過與當地村民的親切交談和細致詢問,團隊成員們展開了一場深入的鄉村振興問卷調查。
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之前,團隊成員們精心準備,與當地村委會進行了充分的溝通與協調。在各村村支書的熱情號召下,廣大村民積極響應,紛紛前往村委會,配合完成問卷調研。面對填寫問卷時遇到的困難,團隊成員們耐心細致地為村民講解,確保每位村民都能充分理解問卷內容,并順利完成填寫。調研工作圓滿結束后,團隊成員們為參與調研的村民送上了精心準備的小禮物,以此表達他們的誠摯感謝。
在與村民的互動中,團隊成員們了解到,近年來,這4個鄉村,在鄉村環境治理和公共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家家戶戶都接入了網線、煤氣和自來水,生活質量因此得到了顯著提升。此外,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普及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村中不僅有設施完備的小學和衛生所,還配備了垃圾箱,這些設施的完善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這些變化不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過后期的整理分析發現,數字鄉村建設正以迅猛的勢頭推進,其顯著成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使得農村網絡覆蓋率大幅提升,通信難題得到根本性解決,基本實現了“戶戶通寬帶”。調查數據顯示,農村地區電腦、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使用率分別高達85%、95%,智能設備日均使用時間在2至4小時之間,且村民對網速比較滿意。其次,數字技術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快速發展不僅提升了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農戶家庭開始使用線上金融平臺。最后,鄉村治理效能的提升尤為顯著,智慧應急能力增強,信息化手段成為提高治理水平的關鍵支撐,數據驅動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網絡方式處理村莊事務已成為常態。這些進步不僅為農村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這次走訪中,每一位實踐隊員都獲得了一次寶貴的成長機會。同時,團隊成員也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認識到了數字時代下鄉村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他們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繼續深入研究,為推動中國鄉村的全面振興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安徽財經大學 王江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