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推進文化自信自強。8月27日至28日,安徽工程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啟非隊”通過非物質文化實地調研及與蕪湖市文旅局相關工作人員座談,深入了解非遺數字化保護相關的內容。活動旨在通過構建詳盡的非遺文化資料數據庫,并結合多媒體展示和互動交流等現代科技手段,為蕪湖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注入新的活力。
非遺傳承,數字先行。在8月27日的實地探訪之前,啟非隊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廣闊資源,系統地搜集并整理了一份詳盡的非遺項目清單。成員們逐一深挖每一個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技藝特點、傳承現狀以及文化價值等詳細信息,力求還原每一個非遺項目最真實的面貌。為了更高效地推進后續工作,啟非隊通過線上會議就非遺文化資料數據庫的呈現方式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充分考慮了用戶體驗、信息架構、視覺設計等多個維度,力求打造出一個既專業又易用的數據庫平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集信息展示、互動體驗、知識普及于一體的非遺文化資料數據庫構想逐漸成形,為后續的實地探訪與資料整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調研非遺,實地為先。8月27日,啟非隊前往蕪湖市工藝美術廠。在參觀過程中,最令人難忘的莫過于與那些現場正忙碌著的老師傅們的交流。他們中有的年逾古稀,卻依然精神矍鑠,雙手靈巧地在材料間穿梭,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舞蹈。每一打一錘,都蘊含著對技藝的極致追求與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啟非隊的成員們圍坐一旁,傾聽他們講述著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從選材、設計到制作完成,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智慧與汗水,是自然與人文在漫長歲月中交織融合的見證。通過這次探訪,啟非隊深刻體會到了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與珍貴價值。它們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歷史、文化、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延續。每一項非遺背后,都承載著無數匠人的心血與夢想,是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數字非遺,時代之選。8月28日,啟非隊前往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尋求專業指導以提升平臺的展示方式及其綜合功能,深化對非遺和文化旅游數字平臺建設的理解。討論聚焦于平臺展示方式的優化上。專家指出,當前數字化時代,游客對于旅游信息的獲取方式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因此平臺的展示不僅要注重內容的豐富性,更要注重界面的友好性、信息的直觀性以及交互的便捷性,在談及平臺功能擴展時,專家指出平臺應成為連接游客與旅游資源的重要橋梁,不僅要提供基本的旅游信息查詢、預訂服務,還應融入更多創新元素,如在線導覽、文化課程預約、特色商品購買等,打造一站式旅游服務平臺。此外,還應加強與其他旅游平臺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蕪湖市文化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通過此次指導,團隊不僅明確了平臺建設的方向和目標,也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通過此次非遺數字化保護調研活動,不僅挖掘了蕪湖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還成功搭建了非遺文化資料數據庫的初步框架,為非遺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平臺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啟非隊”將繼續深化平臺功能,優化用戶體驗,力求通過數字化手段讓非遺文化更加生動、便捷地走進大眾視野,成為推動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力量,助力蕪湖市文化旅游產業的繁榮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