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要義。近年來,烏什縣奧特貝希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地委(擴大)會議和縣委第十五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堅持以思想為引領、以文化潤心田、以良法促善治、以發展聚民心,有形有感有效落實新時代民族工作重點任務,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新時代奧特貝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聚焦思想引領,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進一步拓展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新思路新要求。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黨委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決定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將其貫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與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黨的執政基礎不斷夯實。
二、聚焦以文化人,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作。以“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為抓手,結合“三會一課”“黨旗映天山”主題黨日活動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以宣傳為先導,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依托鄉村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鄉村大舞臺、文化大院等活動陣地,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廣泛開展巡回宣講、專題講座、參觀學習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挖掘“將軍樹”等歷史故事,以實事實物實景講述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故事,通過身邊人、身邊事引領各族干部群眾鑄牢中國心、中華魂。深入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活動,通過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答題、主題演講、座談會等系列活動,以點帶面、樹立模范榜樣,讓干部帶著群眾學、孩子帶著家長學的形式,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營造濃厚輿論氛圍。著力構建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為主渠道、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陣地、持續深化“三進兩聯一交友”實踐活動,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不斷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
三、聚焦依法治理,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堅持統戰思維和風險意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憲法宣傳月、國家安全教育日為契機,推動“法治大講堂”進農村、進巴扎、進校園、進企業,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知法、守法、學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常態化開展領導干部“四下基層”現場辦公,強化各領域信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依法加強民族事務治理,健全協調處置民族領域隱患機制,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深入推進“八五”普法進農村活動,引導各族干部群眾遵法學法用法,不斷增強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堅持不懈抓基層、打基礎,注重把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促進民族事務治理向法治化、社會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四、聚焦共建共享,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持續抓好技能培訓、信息服務、崗位開發、穩崗管理等工作。依托轄區沙棘林濕地公園、色日克阿熱勒村農家樂集群、杏花村等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積極開展“杏花村”攝影、“沙棘林”踏青、鄉村旅游等文旅活動,強化農副產品對外宣傳推介力度,不斷提升旅游助力鄉村振興能力,帶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積極探索“水產養殖 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以色日克阿熱勒村為中軸線,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采取“抱團式”發展模式,打造農家樂產業集群、休閑山莊、水上樂園等文旅項目,構建“支部引領發展、黨員示范帶頭、群眾增收致富”的漁產業工作格局,推動二三產延鏈、補鏈、拓鏈、強鏈,打響叫亮“邊塞漁鄉”品牌,著力推動漁業與文旅融合發展雙提升,切實以產業引領實現鄉村振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