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為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奔騰百川東。隨著時代變遷,我們對于青年的認識也在不斷變化。在這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的新時代,青年應當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作為新時代廣大基層青年干部的其中一員,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在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中勇當排頭兵、生力軍,奮力譜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是個人應擔之責、應盡之任。
然而一些年輕干部卻有些“水土不服”。有的抱怨基層條件差、待遇低,生活的“不舒服”;有的認為基層各種事復雜、累活多,工作的“不舒服”;有的覺得“位子”不高、責任不小,思想上“不舒服”。年輕基層干部之所以“憋屈”,主要還是缺乏正確的引導和一個良好的心態。作為年輕干部,要想長成參天大樹,成為黨和國家需要的棟梁之材,不單要有盡情揮灑熱血的熱情,還需經得起磨煉和考驗,適應各種“不舒服”,才能破繭成蝶,蛻變升華。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基層干部,身處于第一線直接面對群眾、與群眾打交道,扮演著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宣傳者、執行者、落實者的多重角色,想要處理好這千頭萬緒的繁雜工作且不“憋屈”,就必須要得到群眾的支持與配合。那么如何才能獲得群眾的支持與配合呢?首先是要多走訪,多調研。在基層工作,只有深入到各村、各組、各戶,掌握第一手資料,跟群眾交朋友,這樣方針政策落實起來才會接地氣、受歡迎。其次是要把群眾當親人。時刻關心群眾的疾苦冷暖,用真心去溝通,用真情去幫扶,用行動去化解各類矛盾,將心比心,群眾豈會不感動,豈會不待見?最后還須發揚不怕苦、不怕累,樂于奉獻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年輕干部要充分發揮年輕的優勢,認真學習和接受新鮮事物,突破各種“不舒服”,不斷開闊眼界,放大人生格局,敢攬重活,勇挑重擔,努力奮斗,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贏得群眾認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