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時代號召,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社區居民社會質量,為兒童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幫助兒童深入了解當地特色文化,在2024年暑期,西華師范大學“和光同辰”志愿服務隊來到了南充市順慶區稻香路社區,深入基層,開展了一場暑期意義非凡的公益課堂活動,體現了教育公平與社會進步,它不僅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進了社區的全面發展,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一環。
國風雅韻,華裳夏潮,禮儀之邦,書簽載道。傳統文化課程通過志愿者老師們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傳統服飾展示、國學禮儀教學和三國文化鑒賞等,增進了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也激發了他們保護和傳承文化的熱情。志愿者老師們身著馬面裙與明制漢服講述不同朝代的服飾演變,帶領學生們行拱手禮和萬福禮。同時還講述南充特色——三國文化,進行三國人物書簽創作。通過親身體驗和參與,年輕一代能夠更深刻地領會傳統價值觀,促進了文化的活態傳承,同時增強了社區凝聚力,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微觀法情,宏觀法治,兒童普法,你我同行。法學專業的志愿者老師在社區公益課堂中擔任兒童普法教育的重要角色,志愿者老師通過運用專業知識,將復雜的法律條文轉化為淺顯易懂的語言,培養孩子們的法治意識。更是通過法治郵票,模擬法庭、法律小故事等形式,使孩子們了解權利與義務,學會自我保護,自我防范,為構建法治社會播撒種子。
漢字之韻,書法之雅,觸摸傳統,延續文脈。開展中國傳統漢字宣傳,通過志愿者老師現場講解,字謎猜測等方式,兒童深刻了解到中國傳統漢字演變的知識,其次志愿者老師手把手教授孩子們書法,于橫平豎直的筆畫中持續激發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最后志愿者老師帶來了書簽,略帶難度的親手體驗使孩子們興趣大增,總的來說,這類活動對于社區的文化繁榮、居民的個人成長以及社區的整體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漆”彩紛呈,“扇”染春色,繪彩童心,其樂融融。志愿者老師們在南充市順慶區南充博物館開展一系列趣味活動,例如志愿服務講解、漆扇制作,通過志愿者老師現場親自示范、耐心講解等方式,兒童能夠以直觀、有趣的形式了解到南充本地文化和古代知識,激發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其次志愿者老師帶來了博物館講解,提升他們的社交技能,同時也使小朋友及家人有了一個意義非凡的游覽,幫助他們放松心情,減輕壓力,對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此外,漆扇漆書簽也是一種文化體驗,能讓小朋友了解不同顏色組合,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使他們在快樂中成長,獲得全面的發展。
社區公益課堂深入基層,是推動社區教育、促進社會和諧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舉措。這一行動的核心在于將教育資源直接帶入社區,特別是基層社區,讓教育不再局限于學校或特定機構,而是成為一種普及化、生活化的學習方式。為了更多小朋友們在寓教于樂的方式中快樂成長,獲得全面的發展。
(西華師范大學 王涵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