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廉潔作為一種崇高的道德品質,始終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猶如璀璨明星熠熠生輝。從古至今,春秋子罕弗受玉,東漢楊震暮夜卻金,明朝于謙兩袖清風,無數先賢以身作則,以廉潔自守,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今社會,筑牢廉潔底線,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體現,更是工作的底線,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時刻警醒,不斷筑牢廉潔底線。
要以“物必先腐,而后蟲生”的認識,在思想上增強廉潔意識。《漢書·梅福傳》中通過物必先腐,而后蟲生的樸素道理,生動闡述了一個人如果思想上出現松懈或腐敗,那么外部的負面影響就會趁虛而入,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這句古語不僅適用于物質層面,更適用于精神和思想層面。作為黨員干部,如果沒有時刻嚴于律己,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醒,就會在形形色色的誘惑中迷失自己,在錯綜復雜的事務中喪失本心。因此,要切實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認識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自覺增強廉潔意識。
要以“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的警醒,在行動上遵守黨紀國法。老子在《道德經》中言簡意賅地說明了法令再多也無法真正杜絕違紀違法行,即使法令再嚴明,也會有違法分子鋌而走險。作為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黨規黨紀和國家法律法規,深入學習蘊含其中的價值觀和基本原則,從內心深處,思想根源形成對黨紀國法的敬畏,從而在行動上自覺遵守黨紀國法。
要以“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在工作上傳承優良作風。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作為一種高尚的道德準則和處世哲學,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美德。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對自己高標準,就能不斷地克服短板取得進步,而一旦放松了標準,就容易一瀉千里。作為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要積極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從中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和實踐收獲,以實際心動做到勤政為民,廉潔奉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