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論述為各地結合實際推進生產力變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先立后破”點明了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統籌好“立”與“破”兩方面的關系,要先建立健全新機制、新體系,再圖改革,更要“因地制宜”,走出一條穩扎穩打的發展之路。
循序而進,明晰發展時機,用好“先立后破”的方法論。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明確發展的目標和方向。這要求我們在“立”的基礎上,即確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和發展目標,然后通過“破”來打破舊有的束縛和限制,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創造條件。因此,必須把握好經濟發展的規律,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循序漸進,通過傳統產業的穩定發展為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未來產業的布局建設提供基礎支撐,通過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蓬勃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因地制宜,把握發展準度,構建“立實破準”的方向標。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這就要求我們在“立”的時候,要立足于實際,確立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在“破”的過程中,要精準施策,破除那些不符合實際的舊觀念和舊體制。因此,必須要把握好發展方向,“立”新模式、新產業、高效綠色生態產業;“破”落后模式、低端產業、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產業。以實體經濟為根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久久為功,提升發展質效,激發“看準就干”的精氣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投入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發揚“久久為功”的精神,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我們還要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一旦看準了發展方向和機遇,就要毫不猶豫地投入行動,展現出“看準就干”的決斷力和執行力,錨定目標,真抓實干,以堅定不移的干事勁頭攻堅克難,將一個個方案落實為具體的項目,轉化為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立”與“破”,需要我們既要有清晰的目標和方向,又要有靈活的策略和方法;既要立足實際,又要敢于創新;既要持之以恒,又要果斷行動。這就要求我們年輕干部要拿出雷厲風行、只爭朝夕的氣魄,看準形勢主動作為、抓機遇、爭先創優,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推動我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