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系的發展歷程,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體系立足于世界。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只有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挖掘文化精髓,矢志不渝地推動文化走出去,才能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文化保護,不忘來時。當前經濟飛速發展,文化形式日趨多元化,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影響力、傳播力式微,甚至容易被時代忽視,這是我們文化建設面臨的危機。文化總是以我們的傳統節日、古亭閣樓、民俗習慣等多種形態悄無聲息的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古老東方文化的獨特承載著我們的精神內涵,成為人民生活向上的有力支撐。陵水疍家文化便是一種中國獨有的地域性文化,為了記錄和感受疍家文化向海而生的堅韌與美麗,陵水建立了疍家博物館,在現代化步伐中,留下了疍家古老的民俗風情。歲月失語,唯石能言。做好文化保護,方能不忘來時。
文化傳承,深挖內涵。做好文化傳承,不僅要傳承,更要知道為什么傳承,知道其內涵與深意。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萬不能讓它在歲月的車輪中慢慢消亡。2023年博主夏天妹妹和博主煎餅果仔制作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火爆全網甚至登上外媒報道,小短劇體現大情懷,以擬人的手法講述文物的歸家之路,一盞玉壺投射了一個國家重新找到方向的寓言,穿過晦暗、曲折的回廊,走向新的中國故事。相隔萬里的鄉愁,寄托在這些文物背后蘊含的文化上,讓歷史自有歸處。博主江尋千跑遍大江南北,以“非遺傳播人”的身份行走,學習打鐵花、苗族銀飾、龍鳳花燭等非遺技藝。一手打鐵花為人們展現了“鐵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的浪漫景象,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項非遺文化,組建了女子鐵花隊,踏踏實實走在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上。新時代的年輕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深挖文化傳承內涵,擔負自身的文化使命。
文化推行,創新形式。近期,《黑神話.悟空》一款以古典名著《西游記》為藍本的游戲在國際上爆紅。這個游戲的爆紅,不僅帶動了國內重啟古典文學熱潮,也在國外掀起對中國西游記了解的風暴,外國友人們紛紛拿起字典學習中文,了解西游記里蘊藏的瑰麗中國文化世界。部分游戲場景掃描古建模型,有泉州開元寺鎮國塔、資陽茗山寺摩崖石刻、五臺山佛光寺等等完美復刻了晉祠宋塑。與此同時,該游戲更是融合了大量佛教道教的哲學思想、傳統音樂與藝術等,為游戲涂抹濃厚的東方色彩,將文化以一種全新的形式推行到全球,提升中國文化在國際的影響力,是游戲產業創新和文化自信的里程碑,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寬了文化出海的“取經之路”。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動的活水。在古今交融,新舊碰撞時,保有源頭方能夯實根基,深化流渠方能發揮持久,注入新水方能活力滿滿。我們繼往開來,以“自信”的傳承姿態延續“文化繁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