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感冒怪怪的,先是全身發冷,凍得像進了冰窖,接著迅速發熱,接近40攝氏度……每時每刻都像坐過山車。”最近年近60歲的曾先生(化名)以為自己感冒了,但癥狀卻很奇怪,而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醫生最終確認,怪異的“感冒”與自己不久前的一趟跨國行程密切相關。
“一開始以為是舟車勞頓,致抵抗力下降后引起的感冒,奇怪的是忽冷忽熱的,后來血常規檢查發現血小板嚴重低下。”曾先生想著身體不適感越來越明顯,血常規又異常,害怕自己是否得了血液系統嚴重疾病。
這么一想,家人也害怕了,趕緊陪著憂心忡忡的曾先生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就診。
該院感染科主任潘紅英主任醫師詳細詢問病史,了解到患者剛從非洲回來,憑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立刻心里有了譜。
果不其然,經血涂片檢測確診為惡性瘧。據介紹,惡性瘧的感染特點是來勢洶洶,要求醫護人員救治得迅速。明確病因后,感染病科團隊立即啟動傳染病防控流程,蚊帳隔離,匯報疾控,給予規范抗瘧藥物治療。一系列措施實施后,患者很快體溫降至正常,血小板上升,癥狀緩解,于幾天前出院了。
潘紅英介紹,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經蚊蟲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通常又叫“冷熱病”“打擺子”,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非洲、東南亞)。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頻繁,輸入性瘧疾病例在我國時有發生。感染后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重癥甚至危及生命。
“一般被叮咬后10-20天會發病,發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適、厭食等癥狀。典型表現為周期性的發冷、發熱和出汗。先是發冷、寒戰,冷感消失后,體溫迅速上升,熱度可高達40℃以上;大約經過2~6小時以后大量出汗……這與感冒、流感的癥狀都不同。”她說,預防瘧疾最有效的辦法是防止蚊蟲叮咬。
馬上到了五一出行旺季,潘紅英建議,在工作或旅游前往瘧疾流行地區前(如非洲、東南亞),最好咨詢專業機構,必要時提前服用預防性抗瘧藥物;在疫區需全程使用蚊帳、驅蚊劑,穿長袖衣物,避免蚊蟲叮咬。歸國后,若出現發熱、頭痛、寒戰等癥狀,應立即就醫并主動告知旅居史,以便早診斷、早治療。
而且,天氣漸熱,夏秋季為蚊媒活動高峰期,她提醒廣大市民需注意環境衛生,減少積水,防蚊滅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