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半程馬拉松比賽是人類跑步者和 21 個機器人模型之間的公路賽,展示了機器人距離模仿人類還有多遠。
2025年4月19日上午9:59 ET
人形機器人跑過半程馬拉松的終點線。
人形機器人“天工超級”(Tien Kung Ultra)在北京半程馬拉松比賽中沖過終點線。 圖片來源: tingshu wang/路透社
北京——在一場半程馬拉松比賽中,金屬與瀝青相遇,參賽者多達數(shù)千人,還有 21 個中國人形機器人模型。
周六在北京舉行的由人類跑步者和二十多個機器人參加的公路賽被譽為中國尖端技術的一次展示。
的確,在這場備受矚目的活動中,機器人及其開發(fā)者都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如果機器人在這場被廣泛宣傳的活動中摔倒、凍結或丟失,對開發(fā)者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尷尬。
這場13英里的比賽組織者稱,這是此類賽事的首創(chuàng),也為中國展示了其最新人形機器人技術水平提供了機會。人形機器人是中美科技競爭中處于前沿的幾個技術領域之一。中國已表示,希望到2027年,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成為世界領先者。中國為機器人公司提供了大量補貼、人才獎勵和稅收減免等支持。
事實上,這場比賽不僅展示了一些機器人能夠運行得多么快速和流暢,也展示了類人機器人距離模仿人類活動還有多遠。
“跑步是人類最基本的能力,”北京仿人機器人創(chuàng)新中心首席技術官唐健說道。該中心開發(fā)了其中一款機器人“天弓超級”。“既然我們制造的是類人機器人,就想賦予它們盡可能多的基本能力,”這對于最終將它們應用于工業(yè)用途至關重要。
中國正在大力生產越來越復雜的機器人,部分原因是為了提高工廠的自動化水平。
北京半程馬拉松比賽中的機器狗。
機器狗在北京半程馬拉松賽場邊并肩行走。 圖片來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比賽中穿著運動鞋的人形機器人。
Noetix Robotics 研發(fā)的人形機器人在完成比賽后穿上了一雙運動鞋。 圖片來源: tingshu wang/路透社
比賽開始前,數(shù)千名人類跑步者擠在起跑線后方的一條跑道上,許多人原地慢跑以保持體溫。人形機器人與人類跑步者被圍欄隔開,各自跑在另一條跑道上,大部分時間都靜靜地站著等待起跑。
早上7點30分,隨著汽笛聲響起,比賽正式開始。人類選手們飛奔而上,涌入賽道。但為了防止機器人互相碰撞,他們的起跑時間卻錯開了一兩分鐘。
第一個成功落地的機器人是“天工超級”(Tien Kung Ultra),它身高5英尺9英寸(約1.73米),體重115磅(約54公斤),頭部呈漆黑色,身穿橙色背心。旁邊還有三名工作人員協(xié)助控制它。
這場比賽是這些類人機器人數(shù)月訓練的巔峰之作,它們必須掌握人類與生俱來的技能。據(jù)組織者介紹,它們必須在平坦和起伏的賽道上穿行,并完成六個左轉和八個右轉。開發(fā)人員必須訓練機器人保持穩(wěn)定性和平衡性,避免在半程馬拉松的距離上摔倒。
機器人的截止時間為3.5小時,這意味著機器人跑者完成比賽的最低平均速度約為每小時3.7英里。開發(fā)人員表示,人形機器人通常一次充電最多只能運行兩個小時。它們跑得越快,能跑的距離就越短。
零部件在運行時很容易損壞,因此開發(fā)人員用金屬代替了塑料部件,并使用了超強但昂貴的材料。一篇社交媒體帖子顯示,一家公司通過將機器人連接到類似健身器材的金屬支架上來訓練他們的人形機器人,以防止其跌倒。
天工超級機器人由北京仿人機器人創(chuàng)新中心研發(fā),該中心又名X-Humanoid,由機器人公司優(yōu)必選科技、電子和電動汽車制造商小米以及北京市政府共同創(chuàng)立。北京市政府網(wǎng)上發(fā)布的天工超級機器人簡介顯示,該機器人平均時速可達6英里(約9公里),能夠應對山坡、樓梯、草地和沙地等地形。
X-Humanoid 公司針對半程馬拉松比賽對現(xiàn)有的機器人模型進行了改進。據(jù)官方媒體報道,天工的腿部比原版更長,身高也增加了約 4 英寸(約 10 厘米),有助于其跑得更快。開發(fā)人員還使用了更堅固的材料來制造機器人的髖關節(jié),并在機器人的腳上安裝了一雙運動鞋鞋底,以吸收沖擊力并減少對腿部和腳部的損傷。
天工超級機器人在這條路線上遙遙領先于其他機器人。唐說,它曾因電池故障摔倒過一次。機器人可以更換電池,天工超級機器人更換了三次電池。
半程馬拉松比賽中,一群人正在拍攝人形機器人的照片。
周六在北京舉行的比賽被譽為中國尖端科技的一次展示。 圖片: Artyom Ivanov/Zuma Press
雖然許多機器人都是通過遙控器操控的,但天工超級機器人采用了無線追蹤技術,可以與跑在前面的人進行通信。唐說,一種算法可以確定人與機器人之間所需的精確距離。
除了“天工超級機器人”之外,還有“小頑童N2”(Little Rascal N2),這是一款由Noetix Robotics公司開發(fā)的、身高4英尺(約1.2米)、體重66磅(約29公斤)的兒童機器人。“歡歡”身高5英尺6英寸(約1.7米),是唯一一個頭部類似人類的機器人。另一個名為“神農”的機器人則配備了螺旋槳。
有些賽跑者步履穩(wěn)健,保持平衡,而有些則只能勉強行走。有些賽跑者從未越過起跑線太遠。歡歡搖搖晃晃,有時跑錯了方向,最后卻在賽道上坐了下來,不愿再繼續(xù)前進,最終迅速結束了比賽。
“神農”的表現(xiàn)尤其糟糕,它剛一啟動就劇烈擺動,導致試圖控制它的人類輔助跑者絆倒。機器人撞上圍欄,摔成了碎片。馬拉松工作人員趕緊清理殘骸;“神農”的手臂懸空,最終離開了賽道。
人類男子冠軍以1小時2分36秒的成績完成了比賽,緊隨其后的是數(shù)千名興奮不已的人類選手。其中一些人已經筋疲力盡,在附近休息喘口氣。
經過2小時40分42秒的比賽,天工超級機器人率先到達終點。包括政府官員在內的眾多觀眾熱切地等待著機器人的到來。許多人圍著天工超級機器人拍照。機器人依然面無表情。
最終,沒有其他機器人能夠在關門時間內完成比賽,即使考慮到它們所受的罰時。官方媒體顯示,小淘氣N2和它的兄弟型號旋風小子N2(又稱“旋風小子”)也位列其后。除了天工隊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一直使用一個機器人外,其他機器人都更換了。
參加半程馬拉松的29歲北京居民杭乾表示,他比天工超級馬拉松的參賽者快了大約10分鐘。
“對普通人來說,半程馬拉松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運動,每個人都會筋疲力盡。但機器人可以通過更換電池繼續(xù)跑下去。”杭說。
“未來可能會有機器人參加烹飪、攀巖或游泳比賽,”他說。“我對它們都很期待。”
一名機器人參賽者在北京半程馬拉松比賽中揮手致意。
這場比賽是這些機器人數(shù)月訓練的巔峰之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