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輪光伏搶裝潮進入尾聲,需求下滑引發主產業鏈跌價。 4月18日,多晶硅主力合約(PS2506)低開,盤中最低價觸及37390元/噸的低點,創上市以來新低。截至收盤,報37615元/噸,漲跌幅-6.35%,本周累計下跌9.94%,為上市以來最大周跌幅。
各環節光伏現貨價格同步下跌。根據InfoLink披露,電池片領跌市場,周內跌幅近9%,硅片市場價格在電池片的領跌下快速下行,多規格價格高位松動。在全行業仍處于自律減產階段的背景下,光伏價格與需求下跌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引發本輪光伏價格與需求大幅波動的主要因素是“430”和“531”兩大政策節點。“430”節點指的是工商業分布式項目需在4月30日之前完成備案并網,才能鎖定原有補貼或固定電價政策。“531”節點指的是5月31日后新增項目將全面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電價由市場競價形成,不再享受國家補貼。兩個時間點對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收益模式、全年需求走勢、市場競爭格局具有重大影響。
“531”節點,即2025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下稱“136號文”)。
政策落地后,企業為趕窗口期,抓緊投資建設,使得需求井噴式上漲,推動主產業鏈價格全線上漲,部分環節漲幅超市場預期。
而隨著政策窗口臨近,搶裝告一段落,供應鏈轉折到來。體現到價格,上周光伏主產業鏈的價格就有下跌跡象,本周跌勢延續且跌幅擴大,核心原因是價格下移因素主要在于下游需求開始退坡。
136號文提出的新能源項目(風電、太陽能發電)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市場化交易將提升光伏發電的市場化水平,從長期視角看,政策調整帶來積極影響。但政策掀起搶裝潮后,需求陷入真空期,光伏企業亦面臨更大經營壓力。市場主要擔憂兩方面:首先、電站投資收益率的不確定性會如何變化?其次,投資步伐放緩,國內需求會否持續衰減?
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搶裝一旦結束,需求將進入真空期,由于政策要求全面并網和市場化交易,電站投資收益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投資者會持續觀望,重新審視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投資策略。
其中一名光伏企業負責人說:“市場化交易的方向是好的,但過程需要一步步來,突然進入全面市場化交易,電站投資方就不知道怎么投了,原本可以算出的回報率和回報年限,現在沒有‘標準答案’,投資回報不確定,投資意愿相應地降低,導致需求縮減。”
對當前光伏產業來說,多重壓力下,需求衰減的沖擊會讓企業經營進一步承壓。一方面,2024年四季度以來,全行業減產保價,既為緩沖價格下跌設置防守線,也為化解產能供需錯配缺口,截至目前減產仍在持續,產能去化仍需時間。已披露的光伏一季報顯示,企業單季度凈利潤續虧,環比虧損雖有所收窄,但也持續消耗現金流,企業經營壓力并未得到緩解。
此前,光伏協會發布的《2024—2025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預計,中國2025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在215—255GW之間,這意味著,相比2024年超過277GW的裝機規模,2025年中國光伏裝機規模將下滑。
光伏制造商不僅面臨國內光伏裝機增速下滑壓力,今年的光伏出口規模也面臨挑戰。“本次關稅對國產光伏企業也形成一定沖擊,在中國本土生產的光伏產品出口美國幾乎不可能了。另外,中國光伏廠商近幾年布局的海外產能,將以什么方式輸出也是不確定的。”另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對記者說:“我們希望政府能加快落實確定光伏163文件的具體細則,同時全行業減產自律也需要行政加碼形成更規范、有效的措施。”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