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非常多的人從頭到尾在看手機” 國際攝影大師在中央美院演講時憤然退席
作為觀演禮儀中最基本的“不玩手機”,為什么這么難做到?
9月19日,國際攝影大師、世界著名當代攝影藝術家斯蒂芬·肖爾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演講時,很多觀眾在臺下看手機,最后斯蒂芬·肖爾中斷了演講,離開現場。
離席之前,斯蒂芬·肖爾通過現場翻譯向在場觀眾說:“既然我現在談論的是注意力這個話題,你們也知道我在聊注意力,那我覺得,你們也應該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重要性。然而,我發現今天在場的各位,其中有非常多的人從頭到尾都在看手機。你們今天特意來聽這個講座,卻都不能夠集中注意力。那么你怎么能夠在意,你平時吃的東西,或者太陽照在你皮膚上的那種感覺呢?我們今天就到此結束,挺好的。”
這場中斷的演講,讓觀演禮儀成為了熱度很高的討論焦點,作為觀演禮儀中最基本的“不玩手機”,為什么這么難做到?
睜眼手機,閉眼手機,手機似乎已經成了擺脫不了的依賴,大家每天有多少時間能夠不碰手機,橙柿直通車做了個小調查。
成年人被困在手機里的生活
深圳王女士 財務
每天看手機超過9個小時
深圳的王女士一查手機使用時間嚇一跳,她的手機顯示每天使用時間超過9小時,使用量排名前三的App是微信、小紅書和剪映。
“用手機也是沒辦法,領導隨時給你發個微信聊工作,如果你沒及時回信息,領導認為你對工作不上心,沒有及時關注手機,需要你秒辦秒回秒說收到。”
王女士說,每個人在社會中扮演不同的身份,除了工作中是職員需要及時反饋工作信息外,比如你家有孩子,你還得時時刻刻關注學校家長群的信息;如果你出門,你就要用手機打車,坐地鐵用手機刷卡。
“主要是生活、工作對手機依賴蠻強烈的,哪怕你不用工作,你去菜市場也要用手機支付,快遞、外賣也需要用手機,看股票也用手機,就是每時每分都需要手機,即便你出門旅游,也時刻要用手機來拍照片。”
王女士說,除了睡覺之外,手機沒離開過身邊。
“我基本做不到一個小時完全不看手機,說實話,不是說我多么喜歡玩手機,而是手機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習慣了,哪怕空一分鐘也想拿起來看看,生怕錯過什么信息。”
杭州張先生 公司員工
每天看手機超過8個小時
杭州的張先生,孩子才14個月,因為他照顧孩子的時候看了眼手機,結果孩子從床上掉下來砸到頭,他被老婆狠狠批評,自己也很心疼。
張先生說,自己用手機最主要的就是工作,手機微信好友太多,僅群聊就有一兩百個,這些微信群每天都很活躍,每時每刻群里信息不斷在刷新,大部分都與工作有關。“尤其是與工作有關的重要群信息,每天都在聊工作,要時時刻刻去看,不是我離不開手機,而是工作把我與手機不得不綁定在一起。”
“即便是帶娃的時候,一旦有空了,也要去打開手機關注工作群聊信息,根本放不下,超過一個小時不看手機做不到,十分鐘都做不到。”
張先生使用的是華為手機,過去一周的時間內,他每天使用手機時間是8小時37分,使用時間排名前三的App是微信、微博和嗶哩嗶哩。
杭州章師傅 外賣員
每天看手機超過12個小時
杭州的章師傅跑外賣5年多,他每天除了睡覺,手機的頁面都是停在外賣頁面上。
“我們在這個頁面上除了搶訂單之外,可能同事在吃飯,他們會在頁面上分享自己來不及送的訂單,所以我們要隨時關注。”
章師傅說,如果這個頁面上不定時看或打開,或者你某個時間段沒有接單,系統可能會判定你下線了,會影響到服務分。
有時,外賣員經過路口等候紅綠燈時也會經常刷手機。章師傅說,其實大家都知道在路口不要刷手機,因為會影響安全,但刷手機是看有沒有來訂單。還有一種是可能經過某路段沒有信號,擔心外賣訂單頁面自動退出,所以要點一下。
“如果好久沒來單了,在等紅綠燈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去看一看。”
章師傅說,在路口等候紅綠燈看手機,更多是看送單時間還剩多少,送外賣的下一家具體地址在哪里,從哪個方向走更加節省時間,這樣可以更加合理規劃路線來送,“如果超過了送單時間,也可能會有投訴”。
章師傅和同事每天在外面跑外賣,基本都靠手機,“像我一天用手機在12小時以上,有些同事跑得多,可能在14個小時左右,我們就靠手機接單來賺生活費,基本每人用兩部手機,早上充一次電,中午要充一次電”。
章師傅說,自己唯一不需要手機的時候是在春節期間。
“那段時間我每天只需要充一次電,而且還用不完,不看手機的時間和家人聊天打牌吃飯,很開心很放松,但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里必須隨時看手機,我們這個行業幾乎離不開手機。”
大部分的成年人 做不到一個小時不看手機
采訪對象中,有的從事外賣行業,有的是媒體從業人員,有的在菜場賣菜,有的從事財務管理,大部分表示很難做到手機離開身邊或放下手機一小時。
從事財務的朱先生所在公司不大,每個月初做銀行流水、月賬單以及月中發工資比較忙,其他時間相對來說還算自由,但即便如此,朱先生表示還是經常刷手機,“我不屬于每次刷很久,但刷手機成了習慣,就是手機放在那邊,動不動就要拿起來看一看”。
每天早上7點半,朱先生鬧鐘響起后就開始在各個平臺收能量,中午11點半以及下午5點還要各收一次能量,晚上11點半鬧鐘后開始睡覺,接著是放半小時輕音樂入睡。“這些已經成了習慣了,每天都是如此,收能量相當于獻一份愛心,我在某平臺能量可以在新疆種30多棵樹了。”
選擇放下手機一小時去騎車鍛煉或看書,朱先生表示自己可能做不到,“我沒必要放下手機一小時,如果真的要這樣做,只能靠自己毅力”。
說完,朱先生又補了一句:“我覺得自己靠毅力不刷手機也做不到,現在都成了習慣了。”
在杭州菜市場賣菜的周師傅,他說自己也做不到手機離開身邊一個小時,“菜場基本是下午和早上比較忙,沒人的時候幾乎都是在刷手機”。
你多久沒能放下手機一個小時了?
一天24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大多數時間和手機相伴已經成為當代成年人的日常。
刷手機看起來是利用碎片時間,但實際讓人失去更多的時間。
完整看完一本書,安靜看一場電影,專注做個手工,沉浸地聽音樂會、和孩子玩個游戲、和父母聊聊天……這些完整的時間似乎變成了奢侈。
對手機上癮和依賴,很多時候是因為工作,更多的時候是因為習慣,習慣手機帶來的信息焦慮,你多久沒能擁有放下手機的一個小時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